



坚持人才强院、开放兴院,吸引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徐新刚,湖北鄂州人,1976年8月生;研究员、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工作;2011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
主要从事农业遥感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农作物长势营养诊断关键参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产量与品质遥感监测预报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1)提出了将光能利用率模型和氮素运转规律相耦合的大面积遥感监测预报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的新型方法;构建了基于斜率与夹角等新型敏感光谱特征变量,创新性地引入分去界定算法和权重最优组合算法监测作物冠层氮含量、C/N等指标,显著改进了估测精度;提出基于立体概念的作物群体地表干物质量遥感监测新颖方法,实现"作物群体立体形象表达、作物群体重要参数变换组合和遥感反演模型耦合改进"三者的有机融合,为农作物长势定量遥感诊断和遥感估产提供了新思路。(2)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7项,主要包括“主要农作物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遥感与机理模型融合的主要粮食作物农情预测技术及应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以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三等奖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三等奖等。(3)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EI论文20余篇,并取得6项软件著作权。(4)获得“一种用于检测作物冠层叶片碳氮比的光谱指数构造方法”、“作物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估算方法”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作为主要完成人制订实施“小麦玉米产量遥感估测规程”等3项地方标准;(6)参编“农业定量遥感基础与应用”等4部专著。